中麥175在北京和天津郊區及河北廊坊和保定地區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河北香河縣劉宋鎮吳莊村種植1050畝,專家測產畝產1052斤,高碑店市試種2300畝,測產畝產也超過1000斤。農戶普遍反映該品種產量高,面粉白,抗病蟲,抗倒伏,易管理,明年將繼續擴大面積。
中麥175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國家小麥改良中心育成,2007年分別通過北京市和山西省品種審定,2008年12月通過國家審定, 編號: 國審麥2008016。它實現了高產潛力與優良面條品質、抗病性、抗倒伏性與早熟性的良好結合,是北部冬麥區具有重大推廣價值的新品種。它有三大特點,第一,產量高,產量三要素協調,畝穗數45-56萬,穗粒數28-34粒,千粒重40-42克。2006-08年參加國家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492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9.0%, 居第1、2位,生產試平均畝產488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6.7%, 居第1位。2004-07年度參加北部冬麥區新品種展示,畝產分別為540公斤、471公斤和542公斤,平均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13.4%,三年皆居首位。2007-08年度在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揚戶屯村試種200畝,經專家測產驗收,畝產624公斤; 收獲時隨機實收1畝,實打611公斤。第二,品質優,籽粒飽滿度好,面條品質優良,口感、顏色和粘彈性均好,優于對照雪花粉。連續兩年測試,籽粒鋅含量超過40毫克/公斤,營養價值高。第三,抗性強,高抗條銹病和白粉病,抗寒性強,株型緊湊,株高75-80厘米,抗倒伏性好。灌漿速度快,落黃好,中早熟。中麥175適宜于北部冬麥區中上等肥力水澆地種植。以10月初播種為宜,畝播量10公斤左右。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國審小麥新品種中麥175豐收在望
發布時間:2009-06-17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话农点经》赵广才研究员讲解小麦一喷三防技术2025-05-08 15:51:00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话农点经》赵广才研究员讲解小麦抗旱技术2025-05-08 15:49:00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青春农科 情系家国”青年交流活动2025-05-08 15:05:00
- [农民日报] 如何走好草原可持续发展之路?——对话董世魁、林克剑、闫宏君2025-05-08 11:33:00
- [光明日报]首个桃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构建2025-05-07 1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