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鄧子新教授和華中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趙斌教授應邀到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分別作了題為“代謝科學-生命科學和生物產業的引擎和驅動”和“土壤微生物助推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學術報告。報告由生物質能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明雄研究員主持。沼科所副所長胡國全研究員、鄧宇研究員,以及部分科研人員和全體在所研究生60余人參加了交流活動。
鄧子新院士的報告由代謝科學過去、現在及將來3部分構成。鄧子新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代謝科學是研究和理解生物體代謝組成、代謝途徑及代謝網絡的作用和調控,以及生物體代謝與環境互作規律,最終達到優化生物體質量和數量性狀并加以充分和合理利用的科學技術體系。代謝科學研究推動了生命科學及生物產業向縱深發展、推動遺傳生化理論突破,是疾病防控、藥物研發等的核心依托;代謝科學助推發生發育理論突破,是產量提升、品質改良的內在驅動;代謝途徑的理論突破和改造技術的升級,是資源利用和環境修復的“閥門”和“鑰匙”,撬動了合成生物學多向發展。
趙斌教授則對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作了重要講解,尤其是結合個人研究領域及科研實踐,從自然界氮、磷、硫等養分的循環和轉化、土壤環境修復等方面系統闡述了菌根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趙斌教授在報告中指出,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共生現象,它是由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與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種共生體。菌根共生體在生態系統中可以提高植物對土壤礦質營養元素的吸收和累積、促進植物的抗旱、抗澇、抗鹽、抗病、耐受重金屬脅迫,對菌根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促進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內容豐富而精彩,講座結束后,兩位教授分別與沼科所相關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為研究所能源微生物代謝與調控及微生物肥料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