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領域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評估技術研究與應用”課題和中英“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影響”合作項目,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熊偉、林而達、李玉娥等構建了氣候變化影響歸因方法,首次在全國尺度上系統分析了1961-2010年中國氣溫、降水、輻射、CO2濃度增加等氣候變化趨勢對中國糧食產量的影響,闡明了中國糧食產量變化的歸因。
研究表明,過去50年中國糧食產量增加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氣候變化對糧食產量為負面影響。氣溫、降水和輻射的變化抵消了同期8.6%的產量增幅,其中糧食主產區的輻射量下降起到了85%的作用,空氣污染和大氣硫化物的增多導致的大氣凈輻射量下降對糧食生產有顯著的負效益。溫度上升對產量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空間上的差異而相互抵消,且在中國東北地區正效益明顯,在南部地區有小量的負效應。雖然大部分地區降水的變化不顯著,但降水的時空變化導致中國糧食總產水平下降1%左右。CO2濃度增加減緩了氣候變化對糧食產量的負面影響。1961-2010年中國氣溫、降水、輻射的變化及CO2濃度增加對中國糧食產量的負面影響幅度在4%以內。
該研究不僅首次回答了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糧食生產的影響,創建了氣候變化歸因研究的新方法,而且系統地指出了不同區域、不同氣候因子對產量的影響程度。對目前耕地減少、人口增加和氣候變化條件下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適應措施、增加國家糧食安全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結果發表在2012年7月的《環境研究》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上,并引起英國環境研究網(Environment Research Web)的關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新京报]亩产341.47公斤 油菜新技术破解粮油争地难题2025-05-07 08:46:00
- [经济日报]金融活水加力浇灌“三农”2025-05-02 11:01:00
- [新华社]中国农科院良种良技助力油菜增产2025-05-02 10:02:00
- “千万工程”视域下乡村环境长期因子观测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2025-04-30 22:06:00
- [中国科学报]第四届中国(伊川)谷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2025-04-30 1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