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所長林敏與來所交流的農經所所長王東陽及5個創新團隊專家一行共同商討了兩所協同創新合作事宜。生物所副所長張春義、相關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以及綜合辦公室、科技管理處負責人參加了交流會。
林敏指出,我國農業面臨農業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約束兩道“緊箍咒”制約,國內生產成本上升與國際農產品價格倒掛的雙重擠壓,農業科技創新特別是農業生物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生物所與農經所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具有各自的學術與技術優勢,雙方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在農業生物技術及農業經濟宏觀戰略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通過強強聯合與協同創新,必將大大提升雙方的創新能力,不斷推出頂天立地的豐碩成果。
王東陽簡要介紹了農經所在糧食安全與畜牧經濟、農業現代化理論與政策、財政金融創新與農村發展、農產品市場與貿易政策、技術經濟與科技政策、國外農業經濟與政策、農業資源環境經濟與政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及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的實施進展情況,提出了雙方跨學科協同創新的合作構想與初步方案。交流會上,兩所專家通過商討確定共同編寫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報告(2005-2015),從科學技術、產業發展、國際貿易與宏觀政策及前景展望等多個層面全面闡述中國農業生物技術近十年的巨大成就與發展戰略。
當前世界科技前沿發展迅猛,正處于一個組學引領的大數據大發現時代。全球農業產業創新形態和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農業生物技術孕育新的理論與技術突破。生物所是目前我國唯一以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為重點的國家級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在基因資源規模化挖掘、基因功能系統性解析和基因產品智能化設計等前沿理論與前沿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為我國現代農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不可替代的尖刀班與突擊隊作用。農經所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專門從事農業經濟研究的國家級公益性科研機構,其主要任務是以農村生產力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聚焦我國農業經濟與發展重大問題,發揮重要的政策咨詢與戰略前導作用。面對新形勢與新挑戰,兩個研究所攜手合作,以創新工程啟動和現代科研院所建設為契機,探索農業科技協同創新的新思路與新機制,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與科技開發能力,開創各項事業跨越發展的新局面,為推動我國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與決策依據。(通訊員 崔艷)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话农点经》赵广才研究员讲解小麦一喷三防技术2025-05-08 15:51:00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话农点经》赵广才研究员讲解小麦抗旱技术2025-05-08 15:49:00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青春农科 情系家国”青年交流活动2025-05-08 15:05:00
- [农民日报] 如何走好草原可持续发展之路?——对话董世魁、林克剑、闫宏君2025-05-08 11:33:00
- [光明日报]首个桃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构建2025-05-07 1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