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唱響“頂天立地”青春之歌
——記中國農科院青年文明號油料優質高產功能基因組課題組
發布時間:2012-07-16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8人的團隊,勇當全所科研創新的排頭兵;均齡30歲的團隊,承載油料所頂天立地、國際一流定位之科技創新重望。他們年輕,激情滿懷,銳意創新;他們團結,拼搏爭先,攜手并進。雖然年輕,但他們能吃苦、能戰斗、能奉獻,他們以“發展油料科技、支撐油料產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努力在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行動中唱響“頂天立地”的青春之歌!
創新惟先,勇爭一流業績
團隊與個人共同發展
該團隊形成了“3+3+2”的梯隊結構,即博士3人、碩士3人、本科學位2人,建立了以課題組長為首全面負責、以博士為中心領導獨立研究方向,碩士和本科學歷成員為輔助的科研運行機制。8名成員專業領域涉及到作物遺傳育種學、分子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和細胞學四個方向,他們分工合作,各有所長。
團隊深刻認識到,每個成員都是團隊不可替代的螺絲釘,提出“苦練過硬本領,人人甘當螺絲釘”的口號,積極發揮每一個成員“螺絲釘”的作用,不僅博士成員發表了高水平的SCI研究論文,碩士成員也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SCI論文,努力推動團隊與個人共同發展。
團隊積極開展學習型團隊建設,推動成員共同發展。積極鼓勵成員走出去,博士每年至少參加兩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通過做報告、提交會議論文或摘要等開展學術交流。積極支持成員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以提高科研技能。近兩年,先后派出4人次參加各類專業培訓班。對于碩士和本科成員,一方面通過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幫助他們成長,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學習深造。
創先爭優,促進團隊全面發展
該團隊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促進團隊全面發展。積極以油料所“四講”(講誠信、講能力、講創新、講貢獻)“三比”(先比貢獻,后比福利待遇;先比能力,后比職位職稱;先比德行,后比人生得失)價值理念為精神武器,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該團隊成員三分之二是黨員,因此,團隊注重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依托黨支部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外出參觀學習活動。通過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等,開展黨史、黨情、黨性教育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2008年以來,團隊4人次獲油料所優秀個人稱號,1人獲油料所首屆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朋友,通過大力提倡團結友愛精神,形成了和諧的團隊氛圍。大家親如家人,積極參與各類文體活動,2人次在演講比賽中獲獎,3人次在運動會中獲獎,多人次登臺參演文藝節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也融洽了團隊成員的關系。(通訊員 余波)
創新惟先,勇爭一流業績
2000年以來,油料作為功能基因組和基因工程等新興學科發展方興未艾,油料所及時抓住機遇,自籌資金組建功能基因組和基因工程等學科。2005年,從武漢大學畢業的華瑋博士臨危受命,負責組建了油料作物優質高產功能基因組課題組。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課題組迅速發展壯大,從2人發展到8人,年齡均在35歲以下。
自成立以來,團隊堅持秉承“誠信為本,創新惟先,本領過硬,業績一流”的所訓,努力爭創全所科研創新排頭兵。因為年輕,他們在工作中樂于追求新知識、新熱點、新技術,積極展開原創性、探索性的工作。在油菜研究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王漢中研究員指導下,該團隊積極創新技術路線,研究水平迅速提升,躍居全國油菜基礎研究前列。
團隊發展得到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但作為一個新生的課題組,團隊發展仍面臨許多困難,如人手不足、缺乏前期積累等。同時,國內外同行都在加快推進功能基因組等領域的研究。面對困難和嚴峻的競爭形勢,這些年輕人加班加點,以犧牲個人時間贏取團隊發展有利時機。
通過努力,他們在油菜含油量、抗裂角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先后在國際著名刊物如《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los One》、《Planta》等發表SCI論文11篇,參與發表SCI論文7篇。其中,發表在《Plant Journal》上的研究論文影響因子達6.9,創造了以油料所為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的記錄。該研究揭示了油菜植株母體效應對含油量的影響,突破了前人對含油量調控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大多停留在胚珠的局限性,為油菜含油量調控研究開辟了新途徑。該團隊還承擔了白菜全基因組分析部分工作,參與發表的論文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Genetics》上發表。參加完成的成果獲2008年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團隊堅持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努力實現“既能頂天,又能立地”的目標。團隊先后申請了國內發明專利13項,其中獲得授權3項,申請國際發明專利4項。這些發明專利對團隊的科研成果提高了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目前,通過其中兩個基因專利的優先權國際轉讓,獲得轉讓經費2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80多萬元,在實現團隊自身發展的同時,為我國油料科技的振興作出了貢獻。
自成立以來,團隊堅持秉承“誠信為本,創新惟先,本領過硬,業績一流”的所訓,努力爭創全所科研創新排頭兵。因為年輕,他們在工作中樂于追求新知識、新熱點、新技術,積極展開原創性、探索性的工作。在油菜研究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王漢中研究員指導下,該團隊積極創新技術路線,研究水平迅速提升,躍居全國油菜基礎研究前列。
團隊發展得到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但作為一個新生的課題組,團隊發展仍面臨許多困難,如人手不足、缺乏前期積累等。同時,國內外同行都在加快推進功能基因組等領域的研究。面對困難和嚴峻的競爭形勢,這些年輕人加班加點,以犧牲個人時間贏取團隊發展有利時機。
通過努力,他們在油菜含油量、抗裂角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先后在國際著名刊物如《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los One》、《Planta》等發表SCI論文11篇,參與發表SCI論文7篇。其中,發表在《Plant Journal》上的研究論文影響因子達6.9,創造了以油料所為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的記錄。該研究揭示了油菜植株母體效應對含油量的影響,突破了前人對含油量調控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大多停留在胚珠的局限性,為油菜含油量調控研究開辟了新途徑。該團隊還承擔了白菜全基因組分析部分工作,參與發表的論文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Genetics》上發表。參加完成的成果獲2008年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團隊堅持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努力實現“既能頂天,又能立地”的目標。團隊先后申請了國內發明專利13項,其中獲得授權3項,申請國際發明專利4項。這些發明專利對團隊的科研成果提高了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目前,通過其中兩個基因專利的優先權國際轉讓,獲得轉讓經費2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80多萬元,在實現團隊自身發展的同時,為我國油料科技的振興作出了貢獻。
團隊與個人共同發展
團隊深刻認識到,每個成員都是團隊不可替代的螺絲釘,提出“苦練過硬本領,人人甘當螺絲釘”的口號,積極發揮每一個成員“螺絲釘”的作用,不僅博士成員發表了高水平的SCI研究論文,碩士成員也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SCI論文,努力推動團隊與個人共同發展。
團隊積極開展學習型團隊建設,推動成員共同發展。積極鼓勵成員走出去,博士每年至少參加兩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通過做報告、提交會議論文或摘要等開展學術交流。積極支持成員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以提高科研技能。近兩年,先后派出4人次參加各類專業培訓班。對于碩士和本科成員,一方面通過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幫助他們成長,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學習深造。
創先爭優,促進團隊全面發展
該團隊成員三分之二是黨員,因此,團隊注重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依托黨支部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外出參觀學習活動。通過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等,開展黨史、黨情、黨性教育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2008年以來,團隊4人次獲油料所優秀個人稱號,1人獲油料所首屆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朋友,通過大力提倡團結友愛精神,形成了和諧的團隊氛圍。大家親如家人,積極參與各類文體活動,2人次在演講比賽中獲獎,3人次在運動會中獲獎,多人次登臺參演文藝節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也融洽了團隊成員的關系。(通訊員 余波)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预测生物炭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效果的新方法2025-05-09 17:10:00
- 黄芩苷缓解仔猪细菌性肠道炎症2025-05-09 16:58:00
- 不同森林损失类型对地表温度差异化的动态影响2025-05-09 16:56:00
- 效应因子抑制棉花黄萎病抗性2025-05-09 16:54:00
- 研究提出下一次作物绿色革命实现策略2025-05-09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