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溫天氣來襲,我國局部地區最高氣溫將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蛋雞生長的適宜溫度一般為18-21℃,氣溫超過25℃,蛋雞食欲即開始下降;升至32℃,蛋雞有發生中暑和死亡的風險。因全身覆蓋羽毛,蛋雞容易受到熱應激的影響,導致產蛋量下降、蛋品質變差,甚至出現健康問題。為了有效管理高溫天氣下的蛋雞養殖,確保蛋雞健康和生產效率,中國農業科學院蛋產業專家團提出以下蛋雞飼養管理措施。
一、環境管理
(一)加強通風管理
確保雞舍內設有良好的通風系統,使用風扇、排氣扇等設備加速空氣流通,降低舍內溫度。適當增加開窗時間,利用自然風通風,但需注意防止強風直吹。
(二)活用降溫措施
在雞舍頂部安裝噴霧降溫系統,通過噴霧降低舍內溫度。使用遮陽網或隔熱材料覆蓋雞舍頂部,減少陽光直射,降低舍內溫度。
(三)降低飼養密度
過度擁擠易導致雞只采食和飲水不均,還因雞只散熱量增加,導致舍溫升高,夏季應根據雞舍條件盡可能減少飼養密度。普通籠養密度每平方米不超過20只雞,舒適籠養密度每平方米不超過14只雞,網床平養密度每平方米10-12只雞,地面平養每平方米7-9只雞。地面平養需要做好地面墊料管理。
(四)保持環境衛生
定期清潔和消毒雞舍,每周消毒3-4次,并對消毒效果進行監測。對于蟲媒疫病易發地區,應噴灑殺蟲劑,及時清除積水,減少蚊蠅幼蟲的產生。及時處理糞便,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
二、飼養管理
(一)飲水管理
高溫季節,蛋雞對飲水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必須供給充足飲水。短時間缺水易影響蛋雞生長,長時間缺水易引起蛋雞中暑死亡。必須經常檢查供水系統,以保證24 h供給充足的涼水,增加飲水器數量并注意經常更換,方便雞群隨時飲水。可以在飲水中加入適量電解質,以幫助雞群維持體液平衡。在飲水中添加0.1%維生素C(VC)和0.3%的小蘇打可以緩解熱應激,還可以增強雞體對細菌和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
(二)配方管理
盡量選擇易消化吸收的新鮮飼料,避免飼料霉變。將飼料中蛋白質水平相應提高1-2個百分點,注意保持氨基酸平衡;可用動物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在飼料中添加1-2個百分點的油脂作為能量補充;在飼料中添加鈣、有機礦物元素等,改善雞蛋品質;在飼料中添加VC 200 mg/kg,可有效緩解熱應激,降低死亡率,提高生產水平;補充足夠的維生素E,維持生殖器官正常功能,防止輸卵管狹窄引起脫肛問題。
(三)應激管理
盡量避免各種響聲、驚嚇、飼料突變等干擾雞群,舍內要保持安靜,減少應激反應。通過飲水或拌料添加抗應激劑,調節雞體代謝功能,以緩解熱應激。如飼料中添加0.25%檸檬酸,能維持血液中的正常pH值,提高熱應激狀態下生產性能;可適量添加清熱解暑中草藥(如夏枯草、蘆根、土黃連等),以減輕和消除熱應激對蛋雞的危害。
(四)飼喂策略
可適當減少飼喂次數,推薦采用“兩頭”飼喂法,在涼爽的早晨和傍晚飼喂,避免雞群在高溫時段進食過多,增加消化負擔。如果氣溫達到33℃,白天可以停料以減少熱應激帶來的不良影響。
三、疾病防控
高溫季節,因環境、飼料飲水衛生狀況惡化,該病較常見。應采取綜合措施,包括環境消毒、防止飼料及水源污染,防止氣候突變等應激影響;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廣譜抗菌藥物,病雞可直接注射慶大霉素(按5000單位/羽)、卡那霉素(按3000單位/羽),每日2次,連用3次,也可用鏈霉素等。
(二)營養性疾病
應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防止夏季營養性缺乏癥的發生,加強通風換氣、噴灑涼水等,盡可能降低熱應激的影響;增加采食量,保證肌體正常代謝功能;其次,注意飼料優質新鮮,適當補充維生素、蛋白質飼料等,以防發生多種營養物質缺乏癥。
(三)黃曲霉素中毒
黃曲霉素在溫暖潮濕條件下,極易在谷物中生長繁殖并產生毒素,引發雞群黃曲霉素中毒。儲存飼料的倉庫要通風、陰涼、干燥、清潔,沒有霉料。此外,要保持雞舍內墊料清潔干燥無霉變。一旦發生中毒,應立即更換飼料,并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白芍粉0.5%、VC 0.05%、葡萄糖1%、活性碳1%等。
(四)球蟲病
夏季是球蟲病的高發季節。高溫高濕天氣、飼料存放不當、圈舍糞便清理不及時、籠具陳舊、養殖密度過大等都有可能誘發球蟲病。發生球蟲病要選擇合適的抗球蟲藥物殺滅球蟲,輪換用藥、聯合用藥和穿插用藥相結合,避免單一用藥產生耐藥性。
(五)免疫策略
持續的高溫會全面抑制雞只的免疫機能,降低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疫苗的免疫應答反應,削弱機體的抵抗力。應盡量避開高溫季節免疫,如無法避免,可以安排在晚上、早晨或天氣涼爽時。高溫可增加雞只對疫病的易感性,尤其是呼吸系統病,可以選擇一些免疫調節劑如黃芩多糖、左旋咪唑、VC等來調理雞的免疫系統,促進受損免疫細胞的恢復和再生,提高免疫系統的防御機能。
(六)疫病監測
家禽主要疫病的流行,如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等,可能對養殖場造成重大損失。一旦發生疫情,應迅速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疫情的擴散,保障家禽健康和生產安全。
密切觀察雞群的行為和健康狀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家禽主要疫病的監測密度和頻率。一是對于病死家禽及時送檢,確認病因,及時監測和排除疫情隱患,一旦發生疫情,立即隔離感染雞群,防止與健康雞群接觸,將疑似感染的雞群分開飼養,降低疫病傳播風險;二是控制人員進出疫區,避免疫情擴散,確保進出疫區的人員和設備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三是暫停引進新雞,防止引入新的感染源;四是對雞舍、用具、設備、車輛等進行徹底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劑如過氧乙酸、碘制劑等;五是定期對養殖場的環境進行消毒,特別是出入口、通道等關鍵區域;六是及時清理和處理雞舍內的糞便和廢棄物,避免病毒在環境中傳播。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擴散。
(中國農科院蛋產業專家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