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氣象臺已多次發布高溫預警,我國中東部地區約一半國土面積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尤其華北、黃淮一帶持續出現接近甚至超40℃的酷暑熱浪。高溫天氣給我國奶牛養殖帶來熱應激風險,對產奶量和奶品種造成不利影響,為科學指導牧場做好奶牛熱應激防控工作,中國農科院奶產業專家團研究提出相關技術指導意見。
一、奶牛熱應激的特點
1. 熱應激具有延遲性:當溫濕度指數(THI)超過68時,奶牛開始出現熱應激,可能不會立刻表現出生產性能方面的負面影響。
2. 熱應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奶牛長時間處于熱應激狀態時,機體活性氧自由基增加,腸道上皮屏障功能被破壞,導致內毒素和細菌進入血液,產生炎癥反應,引起多器官的功能失調,奶牛的機體健康、單產和乳脂標等生產指標出現迅速下降,此情況大多在7月發生。
3. 熱應激的恢復具有延遲性:熱應激過后各項生產指標的恢復,一般不是在出現在溫度下降的10月,而是到12月開始逐步恢復。
4. 干奶圍產大胎青年期間發生熱應激,會導致投產后高峰奶量不理想。
二、熱應激管理方案
緩解奶牛熱應激需要做好舒適度、配置有效的風扇、噴淋和遮陰設施,確保飲水清潔和足量,給奶牛提供均衡日糧、做好料槽管理,同時選擇性增加一些營養調節劑,對緩解奶牛熱應激有積極的幫助。
(一)物理降溫
1. 噴淋+風扇降溫。此項降溫措施最為理想,原則是噴淋越快打濕牛體越好,打濕面積越大越好、風速越快越好。依據溫濕指數的高低,推薦噴淋間隔時間5、10、15 min一個循環,每次噴淋時間30-45 s;風速牛舍推薦3 min/s、待擠廳推薦3-5 min/s。
2. 遮陰。通過搭建遮陰網確保采食、擠奶、躺臥、犢牛島等牛只活動區域不存在陽光直射情況。
3. 噴淋安裝參數推薦。奶廳噴淋選擇錐形噴頭,出水量每分鐘4 L(壓力3公斤),噴頭布局密度2.5 m*2 m,安裝高度3.2 M(此高度下噴頭在1.5米高度覆蓋半徑實測可達2 m,每個區域采用紅外感應;牛舍噴淋選擇扇形噴頭每分鐘出水4 L(末端壓力1.8-2.0),水珠以135度扇形噴出,左右輻射范圍約4米,噴頭安裝與水平面成45度夾角,間距1.5-1.8米、推薦距地面高度2米。
4. 風扇安裝參數。采食道風扇角度與立柱呈36度,安裝方向與夏季盛行風向相同、間距6 m/個;臥床風扇角度和方向同采食道,密度6 m/個或6 m/兩個;奶廳風扇角度同采食道,密度為6米/列,風扇間距15-20 cm。
(二)營養調控
1. 飲水管理。保持飲水清潔、水槽遮蔭、空間足夠,夏季推薦在擠奶臺返回過道上加裝水槽,水溫確保在22℃以下。
2. 采食量和飼喂管理。增加飼喂次數、增加推料頻次;改變飼喂的時間和飼喂比例。奶牛消化產熱高峰一般在飼喂后3-4小時,調整飼喂時間確保產熱高峰錯過高溫時間,有助于提高采食量。如果一天三次飼喂,可調整飼喂比例為40:25:35;夏季青貯和日糧易發酵,在青貯取用、日糧推料時注意防止堆積發酵,可使用保鮮劑延緩TMR發熱,若發現發熱變質的飼料,應及時清除,盡最大可能確保夏季粗飼料品質最優。
3. 瘤胃健康管理。熱應激期間的奶牛反芻功能減弱,唾液產生量減少,導致瘤胃緩沖能力下降,需要重點關注奶牛的瘤胃健康,注意精料的比例不宜增加,精粗比推薦不超過55-60%;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NFC)控制到35-43%;NDF應該在28-33%,來自粗料NDF大于20-21%;同時應該保持合適的TMR顆粒度,粗料不要切的過短。
4. 增加脂肪類飼料。添加脂肪能提高奶牛的能量攝入。推薦可添加的高脂飼料包括:全棉籽,全脂大豆,過瘤胃脂肪等;建議脂肪飼喂量不超過日糧干物質的6-8%。脂肪含有相同重量碳水化合物2.25倍的能量,熱應激時補充過瘤胃脂肪利用效率很高,脂肪對提高DMI不明顯,但對穩定體況和產奶量有較明顯的積極作用。當然,脂肪的添加量也不可以過量,過多的脂肪會造成消化紊亂和纖維消化率降低。
5. 熱應激和粗蛋白。熱應激時應該避免過量飼喂蛋白,粗蛋白質采食量不足時,日糧消化率會降低;飼喂太多的蛋白質時,會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并增加維持需要和熱量產生,但可以增加飼喂限制性氨基酸(如過瘤胃蛋氨酸)來滿足蛋白的需要。
6. 熱應激和礦物質。電解質鉀和鈉對維持處于熱應激狀態奶牛機體的水、離子和酸堿平衡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有遮陰和無遮陰相比,奶牛少損失5倍的鉀;另外,當日糧中鉀的水平為1.2%或更高時,可提高奶牛DMI 3-9%并增加的產奶量7-18%。熱應激期間日糧推薦鉀1.5%、鈉0.45%、鎂0.35%;同時由于熱應激導致奶牛干物質采食量下降,因此,銅、錳、鋅、硒等微量元素的攝入也要結合實際采食量來適當增加。
(中國農科院奶產業專家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