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杜蘇芮”臺風過境帶來的不利影響,按照部院工作部署,近日,中國農科院水稻產業專家團組織水稻所、作科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科技減災小分隊,分赴洪災嚴重區的黑龍江尚志市、虎林市和吉林省舒蘭縣、榆樹市,開展臺風防范減災指導工作。專家們聞令而動,星夜兼程,深入田間地頭查看水稻等作物受災情況;走鄉串村與受災群眾面對面交流,并會同當地農業專家,提出災后生產恢復建議,助力農民盡快恢復生產。
院水稻產業專家團曹立勇研究員等隨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糧食作物技術處鄂文弟處長、梁健農藝師赴黑龍江省農村開展臺風防范指導工作。黑龍江省今年水稻生產面積約5100余萬畝,8月初,受臺風“杜蘇芮”殘余環流影響,黑龍江省哈爾濱、牡丹江、伊春、齊齊哈爾4個市(地)的21個縣(市、區)遭受風雹和洪澇災害,其中受災較重的哈爾濱市、牡丹江市等下轄的9縣市受災較重。受災情況總體表現為局部重、整體輕,為此專家團因地制宜制定良策。如:針對尚志市災害特點,水稻產業團曹立勇等專家會同當地農業專家提出災后生產恢復技術建議,強化田間水層管理,應盡快排出洪水,使水稻盡早露出水面,積水退后開溝排水,盡快降低田間含水量以促進新根生長,落實好“一噴多施,一噴多防”、病蟲防控措施,絕收地盡可能種上其他適種作物,力爭使災害減至最輕,讓非災區多增產、輕災區保穩產、重災區少減產。
專家們在尚志市一面坡鎮、虎林市東誠鎮、八五零農場看到的災情
院水稻產業專家團鄭天清副研究員、李學勇研究員和童紅寧研究員等專家赴吉林省舒蘭縣、榆樹市開展臺風防范減災指導工作,前往榆樹市于家鎮福興村、榆樹延合朝鮮族鄉薄海艷合作社、舒蘭市平安鎮金星村等實地察看災情,分類指導,助力農民減災保豐收。
在榆樹市于家鎮福興村稻花香(五優稻2號)的稻田里,專家們通過觀察稻株的受災情況,大致可以分為3類:1類地勢最低,淹水時間最長(2號-6號),水退以后葉片仍顯黑色,大部分未抽穗;2類劍葉顯綠色,已抽穗正在揚花;3類沒有明顯水淹的痕跡。水稻產業團的專家們通過與當地專家和農戶共同商討,制定策略,建議分類采取措施,1類3類考慮成本可不采取措施;2類農戶已嘗試過噴霧洗穗子,但效果不好,建議噴施蕓苔素+磷酸二氫鉀促生長、促早熟。
榆樹延合朝鮮族鄉薄海艷的合作社種植水稻525畝,主栽品種稻花香(五優稻2號),淹水時間6號-8號,目前大部分水稻劍葉顯綠色,已抽穗正在揚花,與第一處的2類苗情況接近,建議噴施蕓苔素+磷酸二氫鉀促恢復、促早熟。該合作社有自己的稻米加工設備,因此稻殼上的淤泥通過碾磨處理可以解決。
除了五優稻2號,該合作社還試種了其它長粒品種。除了栽培措施,專家們在調研中還發現長粒品種的耐水淹特性存在一定差異,建議今后可以根據地塊距離河道遠近的不同,適當通過品種合理布局等措施,以便提高抗災能力。
最后,專家們來到舒蘭市平安鎮金星村,附近山上正是不久前舒蘭副市長犧牲的地方。此時,第二場臺風即將來到吉林,當地已經發布疏散通知,村民已全部撤離安全地帶。大家趟過沒腳面的淤泥,與臨時返回的種糧大戶李雙邊看邊走邊討論。
此次調研了345畝稻田,主栽品種包括:稻花香(五優稻2號)和唯農209。淹水時間5號-7號,也有3類情況:1類地勢最低,淹水時間最長2號-6號,水退以后葉片仍顯黑色,大部分未抽穗;2類劍葉顯綠色,已抽穗正在揚花;3類沒有明顯水淹的痕跡。因此也建議分類采取措施,1類3類不用采取措施;2類與農戶討論,噴施四倍多+驚喜促生長。該合作社缺乏稻米加工設備,因此稻殼上的淤泥對于后續賣出價可能有所影響。
下一步,中國農科院產業專家團將繼續帶領服務隊奔赴基層一線,通過技術指導、開展培訓班等形式迎難而上,合力作戰,組織更多力量幫助災區恢復農業生產,做好汛后恢復工作,最大程度減少農戶財產損失,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中國農科院水稻產業專家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