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15日,中國農科院玉米產業專家團赴甘肅蘭州、白銀、慶陽,寧夏銀川、中衛等地開展西北區域玉米單產提升技術支撐工作;在甘肅張掖開展玉米制種考察調研和培訓,提出玉米制種技術方案和具體意見建議。
西北區域玉米生長多處于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吐絲期,群體總體長勢良好。當前的主要問題:一是由于拔節前后溫度較高,玉米生長發育較快,抽雄時間較往年提前5天左右。二是甘肅省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中東部地區平均降水偏少3-5成;寧夏旱作雨養區部分區域近期遭遇高溫干旱,對玉米生長和授粉灌漿有一定影響。三是近期氣溫較高,寧夏部分區域發生玉米粘蟲、蚜蟲等危害;甘肅有些地區存在殘膜污染風險。專家團建議:一是當前玉米正處于抽雄吐絲期的關鍵期,應積極采取抗旱措施,對輕度和中度受旱的玉米,在有水源的條件下及時開展抗旱補灌,或噴施抗旱劑與蒸騰抑制劑、葉面肥,增強作物抗旱性,以減少旱災損失;二是加強玉米粒期田間肥水管理,做好玉米粘蟲、葉螨、蚜蟲等監測預警及統防統治工作;三是西北旱地玉米區需要進一步加強抗旱保苗技術、抗旱節水技術和生物降解膜等關鍵技術產品的研發。
在甘肅張掖先后開展了“玉米制種后期管理主要問題”、“玉米制種花期調控”及“制種產量提升”等專題培訓。通過培訓交流學習農戶對針對性品種制種關鍵技術有了更深了解,有助于提升玉米制種質量和產量收益,幫助當地農戶增產增收。
(中國農科院玉米產業專家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