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小麥產業家團赴專山東、河南、安徽等地,實地察看小麥長勢、病蟲害發生態勢、土壤墑情等情況,針對小麥拔節后期至抽穗期旱情和病蟲害防控,開展調研指導,科技助力大面積單產提升。
山東省冬小麥正處于拔節后期至孕穗期。麥田群體整齊、個體健壯,土壤墑情適宜,種植主體普遍反映,今年麥田長勢優于去年同期。針對當前苗情專家團建議:一是灌溉管理。孕穗期、抽穗揚花期需及時澆灌抗旱水,促進穗分化;澆水前關注天氣,避免風雨前灌溉以防倒伏;墑情不足地塊采用小水勤澆,忌大水漫灌。砂漿黑土麥田應采用滴灌或微噴少量多次補水,井灌需避開高溫時段,灌溉條件不足地塊可早晚葉面噴水保墑。二是科學飛防。嚴格避開揚花授粉高峰期(9-16時),選擇9時前或17時后作業;避開高溫、高濕、大風及雨天。赤霉病防治需“見花打藥”,小麥揚花初期(5%-10%開花)首噴,若遇連續陰雨,5-7天后補噴一次。并優先選擇內吸性強、耐雨水沖刷的藥劑(如丙硫菌唑防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發現藥害后立即噴施清水或蕓苔素內酯等進行緩解。
河南省小麥正處于抽穗期和開花期,全省自3月4日以來,平均降水量5.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82%,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值,多地已連續1個月以上無有效降水。旱情主要分布在駐馬店、周口、南陽、平頂山、洛陽、漯河、信陽等地。針對旱情及病害防控專家團建議:一是分類施策精準應對旱情。針對沿河灌區、庫區引水灌區等有灌溉條件的地區,爭取應澆盡澆;丘陵旱地等無灌溉條件的旱地麥田,因地因苗制宜,適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使用聚谷氨酸、黃腐酸鉀等水溶性肥料,并適當加大噴水量,以減緩旱情對小麥生長的影響,盡可能穩定成穗數,增加穗粒數。二是及時做好“一噴三防”。做好小麥抗旱工作的同時,密切關注病蟲草害發生發展情況,積極開展監測和防治工作。以赤霉病預防為重點,抓住齊穗至揚花關鍵期,同時做好白粉病、葉銹病、穗蚜等后期病蟲害綜合防治。
安徽省小麥處于抽穗揚花期,需水量較大,但氣溫持續偏高,風力大且無有效降水,土壤失墑較快,部分地區旱情持續發展。針對當前旱情專家團及時指導各地采取人工降雨、溝灌、噴灌、滴灌及移動式軟管設備等多種措施抗旱。同時專家團在小麥揚花期指導各地及時開展以小麥赤霉病防控為核心的一噴三防工作。
(中國農科院小麥產業專家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