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是保供給穩增收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然而,其特有的生態毒性、不科學合理使用等嚴重制約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影響公眾消費安全。農藥應用風險控制團隊成立于2013年,一直從事農藥科學使用與風險控制工作,團隊現有成員13人,其中國家級人才3名,B類農科英才4名,是一個年齡、學歷、專業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創新團隊。團隊針對農藥安全性問題重點攻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獎勵 5項,是一支在國內外農藥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隊伍。
服務產業 創新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體系
團隊針對我國農業實際生產中存在農藥成分隱性風險高、藥液流失嚴重、風險管理滯后等突出問題,自1998年起開展協同攻關,率先提出高效低風險理念,創建以科學選藥、合理配藥、精準施藥、風險評估和風險管控等為核心的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體系,創建了農藥隱形風險識別技術,建立了“表面張力和接觸角”雙因子藥液對靶潤濕判別指標,提出了8 種高農藥風險控制措施被采納。研發了10 個高效低風險農藥制劑并進行了產業化,成果推廣應用面積1.8 億畝次,新增農業產值149.9 億元,新增效益 107.0 億元,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后續又開展農藥減施增效、無人機施藥風險評價、農藥暴露風險評估以及農藥污染的修復技術等相關研究,助力農業提質增效、降低農藥面源污染,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彰顯榜樣力量 傳承科學精神
團隊良好發展和科學家精神傳承離不開榜樣的力量,團隊資深首席鄭永權研究員從團隊的主攻方向、人才培養和創新文化等方面貢獻居功至偉。對標“四個面向”要求,明確團隊使命和任務清單,知人善用,發揮特長,專業互補,形成有效團隊合力。時常鼓勵青年人要開闊眼界,善于學習,面對挑戰,勇于擔當,時不我待,善于擔當,對待任何難題,具備“來者能戰、戰者能勝”信念。形成了“團結互助、潛心科研、服務產業、甘于奉獻”的團隊文化氛圍。在榜樣力量的影響下,團隊先后培養了3名國家級人才和4名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科研實力強,產業貢獻大,已經成為本領域具有鮮明特色的創新團隊。
堅守初心 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出口受阻嚴重,農藥殘留超標引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社會各界和廣大消費者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團隊針對農藥殘留形成機制不清、殘留試驗技術缺乏、安全標準不足等問題,以水果和蔬菜等鮮食農產品為重點,聯合國內優勢團隊,創建了我國果蔬類農產品農藥殘留風險控制技術體系,全面、準確地定義了我國農藥殘留風險因子,創建了殘留物數據庫,填補了國內空白。創新了室內檢測、區域劃分、田間試驗、儲藏加工等殘留試驗技術,構建了我國農藥殘留試驗技術體系。系統研制了果蔬類農產品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覆蓋了我國日常消費95%的果蔬品種,被三部委聯合發布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為我國果蔬質量安全監管和進出口檢驗提供了法定依據。成果在我國在山東、江蘇、廣東、浙江等8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技術推廣與應用,累積推廣應用面積9977萬畝次,新增效益74.5億元。
勇攀高峰 持續創新共創佳績
團隊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賀信重要精神為指引,立足我國農藥安全應用的產業需求,結合農藥風險研究的國際前沿,以控制農藥應用風險為目標,協作攻關,勇攀高峰,研發風險控制技術及產品,制定國家安全標準,為食品安全和農業綠色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做好國家農藥風險控制的安全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