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是世界第一、中國第二大肉類產品,肉雞產業在國家糧食和食物安全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雞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聚焦優質、節糧、抗病等產業需求目標,開展了系統的理論基礎研究、關鍵育種技術研發和肉雞新品種培育工作。團隊現有成員8人,高級職稱人員6名,是一個年齡梯度合理、專業結構互補的創新團隊。團隊以解決肉雞產業核心種源為己任,扎實開展品種選育,培育出“廣明2號”白羽肉雞新品種,打破了白羽肉雞生產完全依賴進口品種的局面。
敦行致遠 促進肉雞種業邁上新臺階
白羽肉雞是畜牧業中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但是,從2004年以來,我國白羽肉雞種源100%依賴進口,既是白羽肉雞行業發展的瓶頸,也是影響國家種業安全的短板。2009年,團隊在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文杰研究員的帶領下開始白羽肉雞關鍵技術的研發。2014年,團隊與廣東省佛山新廣農牧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全力推進核心技術攻關。2015年建立并應用了基于“京芯一號”基因芯片的肉雞基因組育種技術,加速提高新品種生產性能,趕超國際水平。十年磨一劍,2021年科企聯合培育的“廣明2號”白羽肉雞配套系通過國家審定(農09新品種證字第94號),為白羽肉雞自主育種邁出堅實一步。
圖1 廣明2號白羽肉雞配套系現場審定會
圖2 “廣明2號”白羽肉雞新品種
篤學敏行 傳承頂天立地科學精神
新品種培育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遇到了育種素材積累時間短、育種新技術應用不夠、推廣體系不完善等多重困難。文杰研究員和趙桂蘋研究員無數次奔走在北京、廣東和云南等地,深入研究,分析問題的根源,制定解決方案,并對方案實時進行指導、評估和再修訂。文杰常對團隊成員說,品種通過審定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第一步,“廣明2號”全面進入推廣階段,考驗才剛剛開始。團隊首席趙桂蘋研究員秉承“不忘來路,不改初心,立足崗位,砥礪前行”精神帶領團隊成員,收集整理一線生產數據,每周定期開會討論育種方案,同時指導年輕骨干從產業中凝練科學問題,潛心基礎研究,做頂天立地農科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圖3 文杰(左3)與趙桂蘋(左1)在育種基地工作
圖4 “廣明2號”白羽肉雞新品種培育歷程
守正出新 推動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
團隊積極推動種業振興,“京芯一號”芯片專利和育種技術專利轉讓達到3500萬元,基因芯片輻射10萬只肉雞核心種群,快速提高了遺傳進展。矮小型節糧配套制種技術在30%的國產品種中使用,每年輻射逾10億只出欄肉雞。團隊培育的肉雞品種已累計推廣商品雞約21.2億只,實現效益約48億元。建立中國農業科學院白羽肉雞研究中心,以引領全球白羽肉雞前沿育種技術為使命,支撐我國白羽肉雞產業科技競爭力持續提升。助力鄉村振興,持續為寧夏固始、寧都等縣開展技術培訓及科技指導,協同肉雞產業技術體系,構建長效幫扶機制。
圖5 雞55K SNP育種芯片“京芯一號”
圖6 引領黃羽肉雞品種培育方向,滿足肉雞多元化市場需求
不忘初心 為振興民族種業砥礪前行
團隊將會深入貫徹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和國家大食物安全戰略,科企深度融合、協同創新、潛心躬耕,不斷提升國產肉雞品種競爭力,為民族種業振興砥礪前行。
圖7 雞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