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原產我國,它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谷胱甘肽等,屬于營養保健果品。獼猴桃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長期從事種質資源及新品種培育研究工作,長達45年,牽頭成立了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團隊現有成員13人,其中高級職稱8名,是一個年齡、學歷、專業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創新團隊。團隊深入調研產業需求,聚焦“四個面向”,研發出種質精準鑒定技術和高效育種技術,并培育出突破性新品種,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了貢獻。
做好獼猴桃品種權保護,決不讓珍稀資源流失
種業是產業“芯片”,國內進口獼猴桃品種都是由中國資源培育而成。團隊現任首席專家齊秀娟研究員依然記得2004年我國全紅珍稀資源差點流失國外的情景。“當我得知團隊前期從洛陽辛苦篩選的全紅型優系被拿到國外申請品種權時,立刻前往當地進行性狀調查、搜集數據并火速整理材料向農業部遞交品種權申請,我們把國外申請登記外文名稱的可能譯名一并進行了注冊。”齊秀娟對《農民日報》記者說。近20年來,‘寶石紅’、‘天源紅’、‘紅貝’等一批可采后即食、富含花青素且高抗潰瘍病的自主知識產權品種誕生,填補了產業該類型品種空白,售價可達160元/kg,國內推廣應用占同類型栽培面積85%以上,獲得了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獼2號’獼猴桃新品種
發揮榜樣力量 傳承科學家精神
我所45年獼猴桃研究工作的延續也是對前人腳踏實地科研精神的傳承。最早期的崔致學先生聯合全國同行業科研人員,歷經12載基本查清了我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獼猴桃資源分布情況,收集保存了大量野生種質資源,啟動了我國獼猴桃選育種研究工作,在此基礎上主編出版了《中國獼猴桃》及其英文版,成為國內首部獼猴桃領域學術專著,為世界獼猴桃種質資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這種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近十年來的團隊首席方金豹、齊秀娟始終銘記于心、踐之于行。
扎根獼猴桃產業一線,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獼猴桃是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等連片特困地區重要產業,團隊始終牢記自身使命就是要為產業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他們在湖南永順、河南蘭考、四川都江堰等地設立了近20個品種示范點,示范品種40多個;其中‘中獼2號’與同類品種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8-26%、單果重提高39-66%、產量提高43-66%、潰瘍病病情指數減少12-58%,綜合品質超過新西蘭主栽同類品種‘海沃德’,成為當地品種更新首選品種。團隊主辦了全國獼猴桃品鑒會、研討會、現場會等20余次,以“黨建+科研+助農”幫扶引擎和“試驗站、專家站”創新平臺等“五大”抓手,打造了鄉村振興科技服務新高地,加速了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2022年獲得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優秀團隊獎。
團隊首席齊秀娟研究員在進行田間測產
欲為產業做貢獻,首憑科技占優先
獼猴桃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為指引,持續發揮國家隊使命擔當,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強大的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
獼猴桃資源與育種科研團隊合影